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01-15 09:03  浏览:198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近些年,农村电子商务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电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切实了解当前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电商作为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的作用,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监事会采用案头调研、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咸阳市武功县电商办及电商产业园、榆林市吴堡县电商示范园、渭南市合阳县合同兴电商公司、安康市汉滨供销电商公司等地,对全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基本情况

围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打造“供销一张网”和陕西省社“打造全省供销现代化流通体系”总要求,陕西供销电子商务集团有限公司利用各级专项资金,通过“投资平台+县域电商+物流体系”的运营模式,完成建设27家县域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其中有22家县域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以B2B线上农产品、日用品交易为主营业务,1家县域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开展线下农资、农用品零售批发和商品配送、农业机械销售等业务,2家县域电商运营服务中心有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业务,2家县域电商运营服务中心负责搭建全省电子商务运营节点业务。

具体工作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电商集团现有涉及消费帮扶的出资企业有11家,已设立专区专柜26个,开设线上消费帮扶专区42个。2021年,专区专柜汇总销售额2075.42万元,线上消费帮扶专区销售额2277.6万元;举办或参与的产销对接活动39场,签订合约35份,达成意向成交额4418万元。电商集团出资企业帮扶脱贫地区发展产业项目合计14个,其中种植业8个、养殖业5个、农产品加工业8个、特色手工业6个。

快速健全基层电商服务网点。电商集团各县域电商项目实施单位积极开展各级服务网点布局,现有开展快递业务的服务网点共计624个,其中县区级服务网点16个、乡镇级服务网点90个、村级服务网点518个,覆盖西安市、咸阳市、榆林市、渭南市、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宝鸡市8个地市的部分县域。

扎实做好“832平台”服务工作。电商集团按照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省商务厅工作部署,积极帮助陕西省涉农企业入驻“832平台”,为供应商提供平台入驻、产品组织、推广咨询、运营指导、仓储物流和农产品检测等服务。截至2021年底,陕西省入驻“832平台”供应商2108家,上架商品数23536个,全省实现销售额11.6亿元。电商集团与省市县财政、乡村振兴、供销合作社等部门组织开展“832平台”采购人、供应商、电商运营、短视频操作、直播带货、农产品检测、自媒体营销等线上线下电商专场培训42场,培训人数超2.4万人,累计解决处理“832平台”采购人和供应商各类问题上万条,已实现培训地级市全覆盖。

持续推进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电商集团及下属企业构建陕西供销电商“2+27”仓储物流体系,仓储、冷链物流业务库容超11万立方米,其中冷链业务库容计4.1万立方米,物流配送车辆30余台,现已初步具备服务陕西、辐射西北地区的仓储物流能力。

积极探索新型业务模式。电商集团探索开展电商代运营、短视频直播带货电商孵化、自媒体营销、跨境供应链、农产品检测、数字农业等多类线上线下培训孵化服务;与阿里、京东、拼多多、聚划算、腾讯、字节跳动及各大媒体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农产品检测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等。

不断创新涉农企业融资服务。电商集团于2021年3月组建了集团金融服务公司——陕西供销云商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帮助涉农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款,扩大涉农企业经营规模,有效助力电商帮扶。截至2021年底,电商集团共计为各类企业协调金融机构放款65笔,累计放款金额5350万元。

存在问题

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农村电商企业自我品牌建设意识薄弱,所在县域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广、差异性强、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不高,难以让消费者对产品或产地有深刻印象,消费者复购率不高。企业推广新农产品品牌宣传成本高,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品牌效益。农产品传统种植产地分布广泛且分散,缺乏品牌及包装,无法统一产品品类,质量参差不齐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认证,影响农产品的销售。

电商基础设施欠缺。农村网络设施设备不发达,已建成的网络质量与电商运营要求相差甚远,镇村级电商服务网点、运营中心及配送中心覆盖率低,导致电商企业业务运营受阻。镇村级服务网点服务因物流成本高、体量小等因素导致发展受限,农业社会化服务、电商服务建设不完善,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成为难题。

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群众发展农村电商观念、意识薄弱,对电商的接受度及对农产品网络购销意识不高。知识性人才及劳动力外流,致使现有电商部门运营能力、培训能力弱,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线上营销方法单一低效。引进外来电商人才存在成本高、流动性大等问题,电商人才团队建设困难。

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农村电商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利润薄等问题,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产品目录,无法抵御较大的市场波动,金融系统对涉农企业补贴及融资方面重视程度不高,现有金融产品对基层涉农企业匹配度低。

产品数字化发展迟缓。现阶段,电商集团农产品数据化、信息化方面建设仍需完善,缺少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缺乏农产品数据采集意识,对于农产品电商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能力不足,尤其许多乡村电商服务网点的信息数据汇总不完善,绝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数据分析和应用仍未普及。

对策及建议

整合产品门类,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现状,支持当地行业品牌利用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营销等优势,采取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行业整合。在粮食、畜禽、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加工领域,选择1~2家优势品牌,开展品牌资源整合试点,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品牌。把地理标志品牌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天然品牌化、区域性优势,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挖掘、培育、登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

发挥体系优势,打造冷链物流体系。合理规划冷链物流网络的区位和功能布局,推动网络向基层末梢延伸覆盖。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新通道。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下沉,协调形成供销合作、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电商等企业冷链物流设施共建共用机制,打通高品质生鲜农产品下乡进村新通道。充分考虑农产品特征、地理特点、区域定位等因素,以产地仓、核心仓等为龙头,县域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冷链物流仓为枢纽,村镇级服务网点为节点,建立“平台—链—面—点”模式,通过自有冷链车辆加社会冷链物流资源,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打造“配送+寄递”双向互动的现代农村冷链物流新机制。

加大培训力度,建强行业人才队伍。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创业培育孵化、就业对接等服务。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电商培训,加强复合型人才供给。增加电商人才培训场次及培训质量,注重对营销策略、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电商发展专项激励政策,鼓励具有先进电商知识理论和营销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返乡,形成健康、有序、有效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整合数据资源,创新经营服务业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发挥陕西省农业传统产业和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网络优势,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全省农业发展的农村电商模式。积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带给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打造包含农产品信息收集、发布、整合,仓储物流信息,金融板块,行政管理云计算等内容的一体化融合的“数字供销”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功能,逐步形成实用、有效的业务营销新模式,加快实现农业产业数据化、科学化,进一步助农增收,推进陕西现代农业发展。

注重双线联动,拓宽电商营销渠道。积极利用好线下营销的优势,建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配套线上电商销售平台,组织好各类线上线下主题营销活动,探索农村电商由“B2C”“B2B”向“O2O”模式的转变,持续深化电子商务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与线下市场的融合,拓宽各地区农产品营销和展示渠道,提升营销效率。继续发挥“832平台”作为政府采购与农产品销售的纽带作用,为供应商入驻平台提供产品组织、推广咨询、运营指导、仓储物流和农产品检测等服务,推动全省农村电商企业进一步转变电商营销观念,提升服务质量,拓宽营销渠道。

创新经营理念,探索“共享云仓”模式。农村地区信息观念落后,能用以支持电商运营的基础设施也较为匮乏,信息共享是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运作绩效的重要基础。积极探索尝试“共享云仓”运营模式,利用已建成的仓储物流系统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将电商平台与物流网络设施系统相结合,对入库农产品统存统销,对销售难、销量差的农产品提供代运营、代销售业务,逐步突破农产品销售瓶颈。通过信息和资源的良性共享,提高农村电商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强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稳定性,避免风险的发生。

(作者系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

114黄页(http://info.114ren.com)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