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讯
越王勾践世家主要内容(越王勾践世家)
2022-10-05 16:59  浏览:14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世家主要内容)

翟传海: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2021-09-06 09:11·南阳日报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出自诗仙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八》。大意是,怎胜鸱夷子,披散头发泛舟五湖?“鸱夷子”,酒囊皮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鸱夷子”即鸱夷子皮 。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於吴王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鸱夷子” 。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青年时他佯狂倜傥,落拓不羁,愤世疾俗,但胸怀大志。当时任宛令的文种(字伯禽,今湖北江陵人),发现范是个奇才便与其结交。后范蠡看到楚国的政治腐败,已很难有所作为,而吴越两国正在崛起,便邀文种同奔越国。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在今浙江嘉兴县西),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位于绍兴北部)。

在越国将倾的紧要关头,范蠡出谋划策,让勾践暂时向吴称臣,后图大计。同时,文种两次舍命向夫差跪求,勾践才得以活命。

之后,范蠡陪同勾践到吴国三年。夫差一直把他们君臣一行,秘闭在宫中,让他们喂马、担水、扫地。范蠡不仅劝说同行君臣不恼不怒,还让勾践在夫差生病时,品偿他的粪便,以探知其病情的吉凶,以讨悦吴王夫差。因此,夫差十分感念,便赦免了他们,让他们君臣返回了越国。这期间,文种在越国领政,可说是鞠躬尽瘁。

句践回国后,在范蠡、文种的帮助下,卧薪偿胆20余年。直到公元前482年,越国逐渐强大,而吴王夫差越加昏庸腐败(期间有范蠡献西施美人计的帮助)之时,才在范蠡的策划下连续攻吴。最终,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并在范蠡“斩草除根”的逼迫下,使吴王夫差在姑苏山(位于苏州西南郊)自杀身亡。吴国自此灭失,历史也已进入战国。之后,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句践乘胜北上渡越淮河,在江淮之间成就了霸业。

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经论功行赏,封范蠡为上将军,视他为左膀右臂。并称其为“王弟”,说他“辅王成业”。但范蠡在辉煌中,却嗅到某种危机:经过与勾践二三十年的交往,深知勾践是可以共患难,难以同安乐的。于是乎,范蠡不仅没有接受,勾践封自己为大将军的封赏,反而向勾践辞官离朝。

勾践纳闷:灭吴雪耻,功垂竹锦啊?

范蠡则答道:“古人云:主忧臣劳,主辱臣死。臣等无能,使君王当年蒙受“会稽之耻”。臣当时之所以没有死,而苟活了下来,正是为了今天的报仇复国。如今国仇已报,越国已兴,臣便只有请君王治臣当年无能之罪了。如若大王赦免臣当年死罪,就请君王批准臣辞官离朝的请求,臣将浪迹于江湖!”

对此,不仅勾践纳闷,当朝群臣及后世不少人,也百思不得其解——“已经对你论功行赏了啊,寡人(人家)待你不薄啊?”、“千古奇功,富贵无量啊?”而后世的陆龟蒙、张蠙,及其陈师道等,却看的很透:“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退心。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千篇奏牍漫多知,百战功收未出奇。名下难居身可辱,却江湖海换西施”;“一变姓名离百越,越城犹在范家无。他人不识扁舟意,却笑轻生泛五湖”。

范蠡抿嘴一笑,摇摇头乘桴浮海而去。之后,他漂到齐(今山东),自号鸱夷子皮,隐居海边做起了买卖。因善于经营不久便发了大财。但他毫不计较,又把钱财周济给周围的穷苦人,因此得了个“大贤人”的称号。

齐国听到了鸱夷子皮“大贤人”的声誉,便用重金聘他为相国。后来,范蠡认为:“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退还了齐国的相印,将家财散尽于朋友乡亲,带上家人亲信又悄悄地逃走了。这一次他逃到了陶(今山东定陶),又改名为陶朱公。不久,就成了最著名的古代富翁“陶朱公”,并被后世拜作商圣。

对此,太史公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说:“(范蠡)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说:“(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在决议离去之时,并没有忘记发现自己、帮助自己,并与之同建功业的老友文种:他走之前给文种留下一封长信。信的大意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老哥撤吧……况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咱哥俩必须得走!”

然而,文种却很是自信、自负地说:“子话未可置信。吾辅佐君王二十年,功勋卓著,君王岂能加害于吾?吾不去他处。” 那意思是说:老子有功在那摆着呢,怕他个鸟!我就是不去他处。

不久,勾践就暗自思忖:得范蠡文种辅佐二十年,二人有卓越才干,既有移星转斗之才,又谙鬼神莫测之机。正因为有这样的人辅佐,我才得以灭吴兴越,称霸诸侯啊。可如今强敌已除,这样的强才卧在身边,就成了可以吃人的老虎咯。范蠡知趣自己走了,这好说。而文种偏偏不走,这不是心腹之患吗?

于是,勾践还专门铸了一尊范蠡的金像,时常带在身边。叫别人看,也让文种看。但是,文种始终没看出啥门道。因此,勾践开始思忖:怎样去掉这个老不死的文种呢?——慢慢疏远他。

越王勾践日益疏远,文种上朝也慢散起来,并常常称病躲避。于是,勾践以“探病”之名到文种府上。勾践落座之后,把佩剑取下来,放在茶几上,对文种说道:“哦,那个谁?寡人听说,志士不忧其自身存亡,而忧其主张智术不能用于世。你对寡人说,你有‘九术’,寡人只用了你的‘三术’就将吴国灭了,剩下的六术,你打算用在何处啊?”

文种诺诺:“臣不知该用在哪儿。”

越王勾践指着茶几上的佩剑说:“你就用剩下的‘六术’,到阴曹地府去对付夫差的祖上诸王吧!”勾践说完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文种知道自己已无生路,乃将勾践放在茶几上的剑拿起来。一看,竟有“属镂”二字。想起此剑原是世间名剑,曾为夫差所有。夫差就是用此剑,赐死了伍子胥的。此时文种持“属镂剑”在手,百感交集,仰天长叹曰:“呜呼!古人云:‘大德不报’,今日果然。吾悔恨昔日未听蠡之言而隐去,终遭此杀身大祸!”然而,不管怎样骂又有何用。骂完之后,文种还是不得不拿起“属镂剑”引颈自杀。

范蠡和文种同样都是勾践的股肱之臣,同样为其立下不世功勋,但结局却大相径庭。这其中,固然有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原因。不过细细想来,在面临窘境和危险时,范蠡和文种的不同选择,才是造成二人结局迥异的根本原因。这就说明,范蠡高出文种的不止一个档次,二者还真有不小的差距哩。

其实文种被杀,在他做出留下的选择时,就已经注定了的。他既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没看透自己侍奉多年的勾践。就连好友范蠡的忠言劝告,也没能理解和领悟。于是,有人说:“文种死得一点都不冤!”

这或许是文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或者是他聪明反被聪误之故吧!古人云:“人之患,束带立于朝。道不行,弗如乘桴浮于海”,诗仙曰:“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宋代的王十朋说:“久与君王共苦辛,功成身退步逡巡。五湖渺渺烟波阔,谁是扁舟第二人?”或许有更深的道理!

作者简介:翟传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