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资讯
新华社《半月谈》深度剖析996工作制
2021-07-02 17:02  浏览:18

  4月16日消息 随着大众关于“996”工作制的争论不断升级,各路明星企业家也纷纷开始站队,支持者和反对者可谓是不一而足!而据最新消息显示,由新华社创办的《半月谈》日前也发表了一篇题为《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的文章。

  和大多数抱持着“奋斗就必须付出”观点的明星企业家门不同,《半月谈》今次通过“违法”、“过劳”、“伪奋斗”等三方面深度剖析了996工作制。

  以下为《半月谈》三评996:

  宣扬996工作制,谁给了“有赞”公然违法的勇气?——关键词“违法”

  电商有赞的2018年公司年会上,高管当场宣布了未来执行996工作制,甚至举例称工作家庭平衡不好可以离婚,不仅令一些员工感到不满,也引发争议。有赞CEO白鸦回应称,几年后回头看这次绝对是好事,让更多人了解了有赞文化,也会让人才想进时谨慎考虑,不至于来之前和来之后不一样。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按照有赞996工作制,员工每天工作时间高达11.5小时,每月加班时长高达100多个小时,显然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长。“有赞”对此种违法工作制,宣布时是大张旗鼓,回应时也理直气壮。但无论“有赞”是想借机裁人,还是变相减薪,CEO把违法看成“好事”,并升华成企业文化,这绝不仅仅是价值观扭曲的问题,也源于当下劳务市场维权成本高、违法风险低的不良环境。维权不能只靠个人,相关部门必须依法“该出手时就出手”。当下很多企业都在讲狼性,这种不要命的工作模式,在披上“奋斗”的外衣后,几乎成了给压榨员工洗白的毒鸡汤。希望那些鼓吹996工作制,并将其奉为圭臬的公司明白,讲狼性前,首先要讲人性。对于那些故意忽略人性,想靠一两个“家庭日”装点门面的企业,相关部门必须强硬起来,给员工维权的底气,更让涉事企业看到法律的严厉。

  警惕常态化的“996”工作制催生“过劳一代”——关键词“过劳”

  如今,996工作制从互联网公司向各个行业蔓延的趋势令人忧虑。许多劳动者正被这种工作制裹挟着,在无休止的加班中被迫成为“过劳一代”。这意味着,在996工作制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的状态下,即便选择跳槽也依旧无法摆脱加班魔咒,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工作时长。

  其实996工作制已经隐形存在多年。只不过从前还披着一层“弹性工作制”的外衣,如今则堂而皇之地被某些公司公开宣布为常态化工作模式。有的公司用所谓“奋斗”的名义为996工作制涂脂抹粉,有的公司用“高薪”来达成和劳动者在996工作制上的博弈。更多的公司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同时,一边将996工作制常态化,一边却千方百计降低劳动者应得的加班报酬,以此节约成本,提高收益。

  996工作制的社会危害不言而喻,它透支了劳动者的健康和精力,损伤了一代人对于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或许目前实行996工作制的企业尚未达到多数比例,但在互联网具有放大效应的舆论场上,996引起的不满对社会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日前一则“在父辈‘996’面前,日本年轻人选择低欲望”的新闻引发人们关注,我们要警惕其背后的隐忧。

  面对向常态化高歌猛进的996工作制,政府劳动部门和劳动者赖以维权的相关机构不能保持沉默。毕竟,人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工作放弃自己的生活。

  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关键词“伪奋斗”

  舆论场关于996工作制的讨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仍未终结,甚至不时还“高潮迭起”。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一个明显违法的做法为何一直屹立不倒,甚至在基本的是非问题上还纠缠不清?原因恐怕在于其中关联的利益,以至于996的辩护者们即使面对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都拒绝承认。

  毋庸讳言,996的辩护者们阵容是强大的,他们中不乏我们这个社会最为推崇的一些明星企业家。他们的辩词本身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又天然带有主角的明星光环,因此具有强大的迷惑性。

  不仅如此,一些人还善于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比如他们的核心“话术”是把996和奋斗联系起来,捆绑起来,甚至唯一地等同起来。在他们的论述中,996违法、违反情理,这都不是事,只要一个“奋斗”就够了:不奋斗,哪来的未来?不996哪来的未来?为了未来,难道不应该996?为了未来,必须996!只能996!

  为了“夯实”这个逻辑,“成功者”拿自己的“忘我工作”现身说法,搬出一大套高大上的说词和例证,连“两弹一星”都被拿来说事。他们甚至将合法的8小时工作制作为996的对立面污名化,凡是老老实实8小时上班的就是不努力,不奋斗,求安稳,“没有未来”,等等。这是一连串极具迷惑力的操作。只可惜这种逻辑一开始就是错的,这个强行人为设定的公式“996=奋斗”并不存在,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推导自然只是错上加错。

  奋斗,必须是自愿的,支持它的是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对于企业强制推行的996而言,如果没有制度落实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一致的刚性,没有制度保障员工有坚实的未来,奋斗就无法存在。当员工缺乏长期合同的保障,随时都会被裁员,没有确定的回报来奖励责任感,甚至连加班费都拿不到,这时候奢谈奋斗无异于“何不食肉糜”。在人口红利的尾声阶段,强推996是一柄双刃剑,以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员工,必然透支未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不得不说,这碗由明星企业家精心烹制的鸡汤虽然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明显有毒,劳动者很难笑纳。还需要警惕的是,这种毒鸡汤论调无异于对奋斗精神的解构,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消解,它一再被端出来,将对弘扬奋斗精神的时代主旋律构成干扰,有思想上造成混乱的危险。

  996不是奋斗的代名词,它更多涉及法律与利益层面的问题。奉劝有心推动996常态化的人们:请在法律框架下,老老实实拿利益说事,不要用那么多高大上的说词混淆视听,而是切实拿出能让劳动者心甘情愿和企业同甘共苦的利益保障制度。我们需要的是合法合情合理的奋斗精神,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敬业尽责的奋斗精神,把这些割裂开来,奋斗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