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时代,人人都想抓流量,有粉丝就有经济,微信作为一个DAU超过10亿的产品,早已成为流量最大的一片洼地!
做社群的大家都知道,社群的拉新很重要,没有流量进来,你的一些社群运营手段就会被限制。因为人员过少,无法触达到更多人!同样,就算你的拉新入口流量足够大,但是并不精准,也还是无法把社群价值发挥最大化。
每个人的微信里都积累了不少的好友,其中肯定不乏也有很多陌生人,但是这些陌生人与你根本就不存在共同的标签或者属性,放在那里只会增加你的内存空间,并不会与你产生连接。
社群的组成应该是由一群有共同标签或者属性的人构成。比如你的社群是做健身的,那么至少你群里的人都是有着需要健身减肥这一需求;或者你的群是卖化妆品的,那么你的社群人员就都应该是女性或者经常化妆的人。
企业做社群是为了能通过社群能增加公司业务产品的销售量又或者是想通过微信社群给产品持续带来获客。但很多公司做社群的时候,在创建群之前,没有锁定好自己的人群,直接拉进群;到最后,虽然社群的流量有了,但是并不精准,你扔一个活动进去,直接冷场,根本没人响应,导致结局很尴尬。
那么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锁定自己的目标人群呢?
之前群里有一些伙伴问过我,如何通过产品找到对应的人群或者竞品群进行引流。
这里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是做女性用户进行卖货的,你的群是以发产品优惠券为主。这时候你其实是不是就会去加很多市场有的优惠券群,然后进群之后就是不断的加人。但其实你的目标人群所在的载体不只是优惠券群。因为你的用户群体是女性,领优惠券只是这个群体的其中一种需求或标签。
那么还有哪些群是你应该去加进行引流的呢?比如,女性健康健身群,宝妈交流群,养生群,代购群,绘本群等等,只要这些群里人是女性, 能对应上你产品的一种特点及标签,你就可以去尝试挖人。而且相对于直接竞品群来说,这种有着同一属性却又不同目的的群更适合你去挖人;
第一,你能想到的并不代表其他人没想到,竞品群里肯定也会有很多竞争对手,你很容易碰到雷。
第二,这种讨论群质量更高,因为他们是奔着交流的目的进群,不会去打广告。
第三,这种群和你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你甚至可以群主进行异业合作。
所以,在你开始组建社群进行拉新时,不要给自己设限,同一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只要找到对应其中一块并去寻找对应的群,都是可以作为你去引流的方向。
找到对应的目标群只是你迈出了一半,更重要是的你如何把群里的人都引导自己的个人号以及自己的群里面。
很多人都是进了个新群之后,直接二话不说就是直接爆粉,用工具自动把人全部加一遍,加人的话术也都是各有各的特色。比如说朋友推荐,想讨论交流一下之类,也有的什么都没有直接发出去了。
这样最后的结果反而不是很好,甚至你会有时候碰到一些用户在群里直接@你,问你为什么加他,场面就很尴尬。尤其近期微信对于防止爆粉引流,对微信个人号做了很多的限制,如果你频繁加人会被直接限制甚至封号。
找到对应的群之后怎么进行引流,我觉得这三点可以尝试下:
1、更换群马甲,长时间进行活跃
进群之后可以把自己的群马甲换成你产品对应的名字,然后尽量在活跃人多的时候出来冒下泡,和群里的人打个照面,这样持续一段时间的活跃,基本一个群的大部分人都会看见过你并记住,等他们有对应的需求时就会主动想起你。或者等你活跃一段时间之后,你再去自动加人,并表名你能带来的价值,我相信会顺畅很多。
2、被动引流
这个说简单点,其实就是你在群里输出一些关于对应的方面的一些干货以及有价值的内容及资料出来,吸引那些有需求的用户主动来加你。先建立好自己的人设,等群IP形成了,一般用户基本都会很迫切的来加你问你问题,这时候你就可以引导他们加你自己的群。
比如说,我们做运营的,如果在一个运营群里遇见一个很资深很厉害的同行,你会不会就会产生去加他的心理,不管是出于对问题的解答还是一些资料的领取。
3、以优惠福利吸引
当进群之后,在群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自己或者让朋友现在群里发起一个话题,带动大家一起讨论下,然后你再在氛围差不多的时候,说明自己可以有内部通道获取优惠以及福利。
比如说,在一个宝妈群里,当大家都在讨论一款母婴产品时,你可以在这个时候稍作表明下自己有这方面的资源以及最低的优惠价,不过名额不多,让大家添加你领取。
当然,做社群拉新,不只是可以再相关类似群里去引流挖人,像一些第三方的内容平台以及兴趣平台也是不错的,一般像这种垂直网站平台上面的流量也都很精准。而且这个是不基于微信流程的流量,用户在平台上看到你的联系方式再到主动添加你,这其中经历了一个过程,一般加了就说明她肯定是个精准用户并且有需求。
当流量引来之后,你最好尽量能及时和他们产生连接,因为当过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可能就会忘了你这个人,以至于后续你再做社群拉新时还要重头开始介绍一遍,而且用户可能也没有当时的那个需求感了。
这里建议,在做社群之前,最好先提前把一整套的后续社群运营方案列出来。比如说,当群里没人说话时有哪些应对措施,群的主题是什么以及作为管理员你每天可以在群里提供什么和哪些促活的手段及内容。
结尾
做社群我仍相信一句话,“在精不在多”,一个200人的精准用户群往往会比一个500人的泛流量群的效果会更好。只有找到了对应的人才能做成对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