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年的移动互联网,“社交裂变”“下沉”等成为年度关键词。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社交裂变助推用户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以拼多多、趣头条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于社交裂变模式表现出的空前关注度。作为社交裂变传播中的重要一个环节,APP的社交分享功能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如今的社交分享已然成为了APP的标配,用户每天都在从不同的APP中分享内容到朋友圈、QQ、微博等社交平台。这个过程可以实现APP宣传、拉新、留存、和用户保持粘度等各种目标。但是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也会因为分享内容、分享时机、分享形式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简单来说,分享的过程就是“触发用户分享的动作——分享——其他用户打开分享内容”。传统认知里,人们会觉得分享的内容是最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针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分享形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分享形式是个非常值得深度挖掘的部分。目前比较常见的分享形式有文字分享、网页分享、图片分享、音频/视频分享等,不同的形式适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简单比较一下几种形式。文字分享简单直观,但是在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时候就会有很大局限性。这个时候图片分享的优势就会比较明显,通过图片的方式划出重点,相对于文字的抽象来说,图形更加生动形象,方便理解,甚至在设计上也会比纯文字的方式更有艺术感和细腻。而音视频分享则针对性更强,因为分享内容的独特性可以保证用户在点开的第一时间就了解内容。
可以看出,和纯文字相比,图片、音频、视频的分享形式灵活性更强,适用的场景更丰富,用户的接受度也更高。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推荐用图片和视频更加直截了当的展现分享内容。虽然分享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甚至是一样的,但是在视觉和操作上的优化却是大大的。可能有人觉得这是“换汤不换药”,但是从前需要点击链接以后才能看到内容主体的操作确实是有了较大的改善,用户也能在第一时间抓取关键内容。
总而言之,更加生动清晰的分享形式,无论是对于分享的发出用户也好,还是对于分享的接收用户也好都是非常友好的使用体验。
其实,分享功能中除了分享形式以外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因素,比如分享时机、分享动机等。每个用户在进行分享的时候可能都有着不一样的分享动机,可能是主动分享,晒好物、求认同,也有可能是被动分享,就是通过分享的行为来获取产品的增值服务,比如分享获得红包、优惠券、免广告。那么结合用户的不同动机,搭配不同的分享形式,是不是会达到1+12的效果呢?这也是每个开发者和运营者需要不断思考和尝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