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互助行业发展快速,尽管早期曾有争议,但因其透明、高效、投入小、保障大的模式迅速赢得数亿用户。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互助平台也成为了重要力量。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普通网民的你我,如何甄别各种互助平台,让爱心传递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不让爱心辜负?
3月30日,经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批准,全国首个网络互助团体标准在杭州发布。这一标准由蚂蚁金服牵头,联合了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互助保障研究中心、阿里健康等6家产业、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制定。出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这场发布会采取线上视频直播的方式。
蚂蚁金服副总裁尹铭线上回应记者提问
甄别平台,记住“四要一不要”原则
首个互助标准对互助平台的运行规范、资金管理、调查等环节做了全流程的标准化定义,首次提出互助平台的“四要一不要”原则:要实名制度、全程风控、审核独立、公开透明,不要资金风险。对于资金问题,标准建议互助平台优先选择无资金池模式,或者在有资金池的情况下,设立相应的资金托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其中,实名制度、全程风控、审核独立确保互助案件的真实可信,消除欺诈风险。公开透明原则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保证互助平台的规范运作。“一不要”原则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倡议互助平台无资金池,对有资金池的互助平台则提出了设立资金托管制度的建议。
到2020年,我国网络互助发展走过了10年。网络互助演变从自发救助、账号制、预付费、无隐私保护、出险以后平台核实一直过渡到专业化组织、实名制变成主流、平台用预付费,,从原来粗犷模式渐渐演变专业化。但必须看到,互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新型、低门槛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存在平台模式多样、风控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例如,目前头部的互助平台中,约50%的平台没有实行实名制,大约75%的平台设立了资金池,潜在的资金管理、案件欺诈等隐患值得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所长、互助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魏丽教授认为,首个网络互助标准的出现有标志性意义,将给互助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网络互助有序发展。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条码管理中心主任陈晓蓉认为,首个互助标准提出的“四要一不要”清晰可衡量,有针对性地防范网络互助的潜在风险,能为互助平台提供规范化参考,也能为未来网络互助行业的监管、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互宝“先保障后分摊”的经验能否复制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相互宝’作为一款全民重级保障在中间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个作用在于哪呢?虽然新冠肺炎疾病国家医保承担了,如果因为‘新冠’死亡获得的赔付是由蚂蚁金服相互宝团队来承担,不用相互宝成员相互承担。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到理赔需求71个,3个用户已经获得理赔。”蚂蚁金服副总裁尹铭介绍说,首个网络互助标准以蚂蚁金服旗下互助平台相互宝的经验为样本。目前,全国有1亿人参与相互宝。相互宝首创了先保障后分摊的机制,用户数快速增长的同时一直保持着稳健、健康的运营状态。
据统计,“相互宝”运营一年总共调查员主动申报收受礼品120起,查处舞弊案4起,用户端拦截风险案18起,其中2起已经追究刑事责任,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呈现领先态势,但是我们在制度规则与国际化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标准是制度建设和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会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谈到,大病网络互助业务是将技术与规则结合一种新尝试,是保障行业一个标志性成果,是技术服务大众又一进步,新业务、新尝试、新行业需要更多规范发展才可持续,可推广。
他透露,接下来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将着手标准的落地,推动其作为网络互助行业未来测试和认证的标准依据,“希望标准能够助推互助行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在医疗保障体系、数字技术应用、商业保险以及行业创新监管等各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