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电场强度教案!(教学设计——电场强度)
2021-09-02 19:16  浏览:20
电场强度教案!(教学设计——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场强度”,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本章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也是高中阶段基础的内容之一。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力的性质,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学好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才可拓展延伸至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电势能、电流的形成、带电粒子的运动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所以电场强度是掌握电学其他许多概念的基础。因此电场强度概念不仅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电学,乃至整个电磁学的重点之一。要让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电场的概念,这是学生在学习本节感到最困难的地方。,统观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1.知识点多: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场源电荷,矢量运算等,2.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模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少,电场线是一个理想的模型,3.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备:关于场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必须重新构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2、了解试探电荷的作用,理解对试探电荷量和试探电荷的尺寸的要求。,3、理解电场强度,知道它的单位和定义式及方向的规定。,4、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和电场的叠加,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叠加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通过实验及类比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2、在理论和实验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3、通过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得出,让学生体会到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于“超距作用”的观点到场的提出的物理学史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协作性和继承性,法拉弟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性。,2、通过电场强度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对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3、通过学习电荷的电场分布,认识到对称和科学美感,三、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以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为重点内容。,确定依据为本节课的中心是让学生认识到场的客观存在,及场的力的性质。由此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恰当地定义它成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它定为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有两个:一场强的定义方法;二场强和电场力的区别和联系;三几种典型电场线的分布。确定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容易发生混淆。,四、教法、学法,教法:根据本节课内容较抽象、理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如:启发式教学法、 “发现学习”教学法。,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协商讨论,突出主体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据以上的分析,教学中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掌握知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五、讲授新课:,1.引入新课:(大约需要3分钟),(1)复习: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引入: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呢?,首先,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认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一种是直接接触,另一种是通过媒介的间接接触.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百思特网产生的.学生容易得出,由于它们并没有直接接触,所以,它们也是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来相互作用的,教师适时引导,这个媒介叫电场.,意图:这样处理抓住要害,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发现矛盾,使学生不知不觉开始新的认知体系的建构。,2.新课教学:,(1)首先电场的教学:(大约15分钟),让学生认识到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克服学生陌生心理。之后强调本节课的知识主线: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作用。,然后进入电场强度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1)两点电荷间静电力的产生用场的观点怎样解释?进一步说明场具有何性质?,2)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来认识它?,3)引入的试探电荷应具有什么特点才能真正反映原电场的性质?,4)同一试探电荷在某一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受百思特网力的大小方向一般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前四个问题,以电荷在电场中受力为主线,引出电场力的性质:即电场有强弱又有方向.,(2)场强的叠加(10分钟),如空间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应为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场强的矢量和.,说明:场强是矢量,场强的叠加遵循矢量叠加原理——平行四边形百思特网定则.,3、课堂练习(大约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巩固,尤其是电场的性认识,比值定义法,电场方向的确定、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的叠加的应用,一一展开训练。,4、课后小结:(大约需要3分钟),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知识上的收获,思想方法上的领悟,教师在评价的同时加以补充。意图是帮助学生梳理全节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四)作业:P97——练习二,(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