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斯大林为什么被鞭尸(周佛海)
2021-12-31 22:42  浏览:0

一个没落贵族的穷小子,被恶霸欺凌甚至威胁杀全家,用血泪和屈辱换取生存空间。用隐忍和智慧游走于恶霸之间换取发展机会。稍纵即逝、暗夜残烛般的历史机会被少年牢牢抓住,在命运大手0.01厘米的指缝中,拼尽全力,完成对命运的绝地反击。支撑少年前进的是复兴家族曾经荣耀的决心。这是中国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朝不保夕到一骑绝尘

一个国家的历史现实决定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当时的政治现实决定了能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和仇恨,只有冰冷的博弈和利益交换。经济发展的表象下,是国与国政治、军事博弈的结果。

朝鲜战争中、越南战争中、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的无数英灵,都是在美苏严密的资本、技术封锁和核武器灭国威胁的下,被迫用鲜血和屈辱作为筹码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利益交换。

一、少年曾九死一生

  • 朝鲜战争

新中国第一次阅兵仪式

新中国的低起点。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炮兵方阵用毛驴拉着大炮进行检阅,飞机方阵要反复飞过天安门上空,来掩盖数量的不足。此时的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混乱了几百年,经济发展有一百多年的欠账,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几乎为0。这便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经济状况。

这么低的起点,决定了中国要发展经济必须学习美苏的技术,学习技术就要交学费,当时

除了利益交换,作为农业国的中国,并没有更好的东西能和美苏交换工业技术。

美苏的立场。对美苏两强而言,中国混乱和分裂最符合它们的利益。但国民党的失败出局,让美、苏都感到意外。它们得重新权衡统一的中国作为一支庞大的地缘力量,对美苏的冷战格局意味着什么。

苏联的态度。斯大林想让中国出让东北的利益来置换苏联的工业技术援建,保留《雅尔塔协定》的既得利益。但抗衡美国需要拉中国入伙。

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中国的态度。毛泽东的原则是,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在东北主权问题上的寸步不让。

失去东北的地盘,在斯大林的冷战全局里是一笔很大的损失,表面亲密的中苏关系名存实亡。斯大林需要在东北亚重新经营一个据点——朝鲜半岛。

一个完全受其控制的朝鲜半岛,不仅是美国和日本的噩梦,也是中国的噩梦。毛泽东访苏期间就明白了一切,美国人不是好东西,苏联人也不是好东西,无论他们谁控制朝鲜半岛,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毛泽东曾劝金日成不要冒险,不过金日成选择听斯大林的。美国的反应很激烈,很快加入了战局。斯大林按兵不动,把美国这头狼引来了,然后让中国去打狼。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大坑,迟迟不能下决心参战。但最后为了自身的地缘安全,不得不往里面跳,苏联可以不打,但中国不能不打,朝鲜离中国的政治心脏太近,美国的飞机在这里停靠,太危险了。

朝鲜战争最大的受益者,是斯大林。中国遭受巨大的牺牲,使苏联吐出东北这块肥肉的“损失”得到了心理平衡。中国在朝鲜狙击美国,打破了美国在东北亚进一步扩张的妄想,这让斯大林在冷战全局中又往前迈了一步。

朝鲜战争中国换回了什么?斯大林找回便宜后,真正开始对中国进行工业援建。这是中国和苏联进行的第二次利益交换,第一次是入伙帮苏联对抗美国,从苏联手里要回了东北和一些不痛不痒的援建项目。朝鲜战争置换的利益是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工业技术援建,以及一些核技术的输出。

美国的死亡威胁。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曾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一个核大国对一个无核国家说要扔核弹,跟威胁说杀人全家是一个意思,理论上被人杀全家的可能是存在的。中国只能寄希望于苏联对中国进行核保护,把命交到了别人手上。

为了能把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必须得拥有核武器。苏联遮遮掩掩输出过来的核技术,再加上海外留学归来的科学家的努力,中国算是初步掌握了核武器技术。

  • 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赫鲁晓夫时代的中苏关系。斯大林之后,苏联由“玉米小王子”赫鲁晓夫掌权,脾气比斯大林还暴,本事却没有斯大林大。

赫鲁晓夫

政治上,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进行了鞭尸清算,停止了一切斯大林主义,停止扩张。

经济上,打算调整过于偏重军事工业的经济结构,结果反使苏联国力开始下滑。看美国种玉米的农业效益好,强行在地处寒带光照不足的苏联全境大面积种植玉米,很多玉米连穗都结不出。

最后,为了拉拢中国制衡美国,“玉米小王子”只得再次对中国进行技术援助。这也是中苏最后的温存。

苏联的困境。在美苏争霸中,苏联最大的瓶颈是人口数量,他们有资源有技术,但是人口短缺,军备竞赛迫使苏联将大量人口投入到国防工业、重工业上,轻工业和农业上没人干活,导致苏联经常因为闹饥荒饿死人。苏联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工业人口。

无法谈成的合作。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口。但苏联认为。帮中国实现工业化后,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比美国更可怕。中国如果不让渡部分主权,苏联不可能帮中国实现全面工业化。显然,中国什么都好说,但主权问题没得谈,无法和苏联做这种利益交换。

中苏关系开始破裂。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有个怪癖,特别喜欢强吻别人,不分男女,连他的下属和同志都被亲得敢怒不敢言。

‘热吻狂魔’勃列日涅夫(图左)

政治上,“热吻狂魔”一改“玉米小王子”收缩的对外政策,再次开始向外扩张,恢复了斯大林主义。

军事上,他看到中国的核工业开始有了初步的成果,不安全感爆发了,弄出来个珍宝岛战役,使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热吻狂魔”的美梦。勃列日涅夫受曾经的沙皇彼得大帝的指引,制定了南下战略,先控制阿富汗,再向南冲破巴基斯坦,拥抱印度洋,控制波斯湾的产油国,然后和印度连成一片。这样苏联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人口了,而且不用担心强大起来的印度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土安全。

把中国推向美国。“热吻狂魔”在开始扩张战略的时候和美国谈判,趁中国现在的核武器技术还没成熟,我们一起去杀他全家吧,不然以后再也没机会了。

美国的态度。“热吻狂魔”咄咄逼人的扩张策略把搞得压力很大,需要中国帮忙化解苏联的部分压力。美国不同意核威胁中国,无形中等于中美两国做了一笔利益交换,以核保护来拉拢中国制衡苏联,这也给后来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做了铺垫。

  • 苏联帝国梦碎

在被称为“帝国坟场”的阿富汗,“热吻狂魔”的帝国梦破碎了。苏联无法南下,印度被巴基斯坦挡着也无法北上,得不到印度的人口,冷战这盘棋苏联算是输掉了。

帝国梦碎的原因。当时苏联和东欧总人口3亿多,而美、欧、日加起来,工业化人口是苏联的3倍左右。随着工业技术越来越复杂,体系越来越庞大,美国仍然有足够的人口来进行生产分工,但苏联不行。苏联因为人口限制,只能偏重于发展保命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结构缺陷导致苏联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严重。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让苏联真正解体的不是美国人的和平演变,而是经济崩溃。美国在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因为工业人口规模上的优势,其他的工业生产可以照常运行。但苏联,随着冷战军备竞赛的升级,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所占据的苏联人口与资源越来越多,其他的工业部门就更加无法兼顾,这样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就难以为继。先是东欧剧变,最后就是苏联解体。

  • 中苏关系破裂后的中国

日本可以在二战后快速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因为它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战后日本的工业技术90%都是从英美引进的。

中国呢?自从中苏关系走向破裂,中国的经济建设也只能在有限的技术积累和储备中自行摸索。得不到技术和资本的支持,中国巨量的人口只能休眠在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上,并不能形成人力资本。

美苏都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除了之前和斯大林、赫鲁晓夫利益交换的有限技术储备,就再无其他技术来源了。资本和技术一样缺乏。在工业文明时代,光靠卖大萝卜,换不了几个钱。

这样的历史现实,决定了中国要想获得新的技术来源,只能倒向美国阵营。但和苏联怕中国变强大一样,中国也会给美国带来不安全感,所以中国向美国寻求技术支援,无异于与虎谋皮。

  •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一次不平等的利益交换

对越自卫反击战

背景。1978年中国宣布改革开放,意思是说我和苏联结束了,美国,我们一起玩吧。美国说,你那么穷,我和你玩有什么好处?这次和美国的利益交换也是一场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美短暂的蜜月期。打败“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既给美国在越南的失败报了仇,也和美国一起抗衡了苏联的全球扩张,中美关系迎来了短暂的蜜月期。美欧挤牙膏式的,向中国进行了十分有限的技术输出。和苏联一样,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策略也是有限支持后,马上就进行锁喉限制。

蜜月结束。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未能向美国预期的那样发生东欧式的剧变,所以中美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不再需要联合中国抗衡苏联,和中国也就没了可交换的利益。

限制。蜜月期结束后,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锁喉勒脖子的限制动作。最严重的一次是台海危机,差点勒断气。

中国台湾的小动作。中国和美国之前的蜜月期让台湾很难受,随着冷战结束和中美关系的降温,台湾认为它又可以邀宠了。1995年中国成为关贸总协定观察员国家,这次突破刺激到了台湾,他们自称皇民的李县长,开始用访美和台独等问题离间中美。

入世太难。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复关谈判,从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依然没谈成,随着关贸总协定升级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复关谈判也就变成了入世谈判。入世这件事中国用了15年,横向对比下,日本入世用了两年半,香港只用了一天,当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波兰在1967年申请后就加入了。可见,这不是人权问题,与是不是市场经济也无关,更不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只是单纯的限制。

  • 不强大,连跪的资格都没有

新中国成立后,遭受过两次核灭国的死亡威胁,第一次是朝鲜战场的美国,第二次是扩张时期的苏联。这种被杀全家的凉透脊背的恐怖感觉,让人不得不枕戈待旦,否则就感觉没法活下去。

那时的中国甚至连做日本、韩国附庸国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这么大的国家即便做附庸国,也会给宗主国造成不安全感,依然免不了被肢解的命运。肢解完了,还会再让傀儡国之间不停地打仗,以消耗过多的人口,如此一来,中国又将回到历史上战乱纷争的局面。

近现代中国的命运就是这么艰难坎坷,如果不能强大到站起来,连跪的资格都没有。

很多中国人看到日本被美国奴役后过上了那么好的生活,认为中国也能被美国奴役就好了。这种想法太天真,中国如果变成傀儡国家,其参照样本不是日本,而是伊拉克。

二、隐忍多年,终于爆发

  • 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的受益者。最大受益者是美国,从此它可以横行天下;其次是欧洲,随时都会被苏联碾压的军事风险解除了;第三是中国,不用再承受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

此时大家的心态。这时候的世界格局,美、中、欧、俄几支力量的心态十分微妙。美国想一超独霸,中、俄、欧认为一个多极世界更符合大家的利益,毕竟大家都受够了冷战的不安稳日子。

美国想要实现一超独霸。除了勒中国的脖子,还勒俄罗斯和欧洲的脖子。俄罗斯直接被勒断气了,国民经济陷入瘫痪;中国虽然被勒得很难受,但还能憋得住;

欧洲想恢复二战前的辉煌,通过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让欧洲成为世界的一极。欧洲一体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最后在东南欧碰壁了,南联盟这个钉子拔不掉,那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 科索沃战争刺破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泡沫

欧洲引狼入室。虽然苏联分裂了,但俄罗斯在军事上依然可以碾压欧洲。矛盾的是在战略上欧洲无法接纳俄罗斯,欧洲想到了借刀杀人,想用美国的力量拔掉南联盟这个钉子,没想到借刀杀人变成了引狼入室。科索沃战争是冷战后中、美、俄、欧四支力量的大汇演,此战过后,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肥皂泡被美国刺破。

俄罗斯的屈辱。军队开过去准备干预,美国便威胁经济制裁俄罗斯,人穷志短!叶利钦马上乖乖地打道回府了。

欧盟也被揍醒了。想恢复二战前的辉煌,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就只能是幻想,也明白了他们只是美国的附庸,不能想太多。

科索沃战争美国赢了,但打出了中、俄、欧抱团的可能性。中、俄、欧意识到除了抱团,没有其他出路,不然大家都得永远被美国勒脖子。

  • 入世,少年开始一骑绝尘

亚欧一体化对美国有多可怕。欧洲有资本和技术,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人口。资本 技术 资源 人口,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亚欧一体化如果实现,美国就会被边缘化。航母再强,也不能开到陆地上和中俄的陆军打仗。

美国的妙招。为了防止中、俄、欧抱团取暖,美国各个击破,先是和中国进行利益交换,放中国入世,将中美利益捆绑在一起。放中国入世,中国有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强大;不放中国入世,只会把中国逼向欧亚大陆一体化这条路上,整合起来的欧亚大陆比一个单独强大起来的中国更可怕。两害相权取其轻,美国没有更好的选择。

中国入世

不得不说,美国人的这步棋下得真漂亮。中国入世,标志着多极世界格局的破产,美国终于实现了“天下共主”的霸权梦。另一边欧洲和俄罗斯开始互相掐脖子。本来美国需要不停地勒中、俄、欧脖子才能维护一超独霸的格局,现在美国可以跷起二郎腿什么也不干,就能维持全球霸权了。

入世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1990年~2000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余额是5000亿美元。2001年~2010年,中国FDI的余额是1.8万亿美元。入世十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活力和能量,可以说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50年的总和。资本、人力、技术带来的工业化的魔力,让中国经济从只有骨架变得血肉丰满起来。

美国漏算了什么?在美国人的设想里,中国只是一个大号的马来西亚。中国只能用袜子换飞机,中美经济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衡。入世后的十年是中美的蜜月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疯长。出乎美国意料的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太快,竞争优势太强,只不过用了十几年时间,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使得中国商品所向披靡,中国从一个大号的马来西亚变成了工业强国。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加速,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越来越严重。2008年次贷危机代表着由美国主导的现有全球贸易格局已经崩溃。如果出现了超出掌控的状况,美国一定在这盘棋中漏算了什么,它漏算的是中国人可怕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中国的人口规模效应。

光有人口规模,没有全要素生产率,即便有了资本和技术,也无法成为工业化强国,代表的例子就是印度;光有全要素生产率,有资本和技术,但没有人口规模,也无法成为工业化强国,这个例子就是韩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具备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口规模优势的国家,所以只要资本和技术条件齐备了,中国经济就会爆发。

全要素生产率。用三句话概括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能,钱花在刀刃上。举个例子来说明下中国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可怕”程度:一只鸡,作为要素资源,国外可能把大腿肉吃了,鸡胸肉吃了,其他的就都扔了,或者干脆做肥料。而中国人则不然,不光鸡肉吃光,腿骨头里面的骨髓还要吸掉,鸡头吃了,鸡脖子吃了,鸡杂碎吃了,鸡毛也要用来做鸡毛掸子,以前还把鸡毛装在风箱里拉风箱。这种近乎本能的可怕的资源利用高效率,是中国人几千年进化出来的生存智慧,不是其他民族在短时间内能学会的。

再来看人口规模优势。随着工业技术的升级,生产链越来越长,技术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一辆波音飞机的零件总数可以多达几百万个。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支撑,就无法完成生产分工和协作。

工业化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心知肚明,即便它不放中国入世,让中国加入美国阵营,那么对人口同样如饥似渴的欧洲等发达国家,也会把中国纳入他们的生产和分工体系,进而形成一个新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和贸易标准。如果事情到了那一步,美国就被晾一边了。中国加入全球分工和贸易体系,是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美国出于自身的地缘考量,曾尝试使用东南亚等国的人口来参与分工,但并未成功。

苏联是怎么因人口短缺而失败的。有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热吻狂魔”勃列日涅夫出访埃及时,安瓦尔·萨达特总统请求苏联提供三笔经济援助。第一笔是100万吨煤。说没问题,给;还要20艘远洋货轮——给给给;最后埃及总统想要一辆自行车,送给他的孩子做生日礼物。“热吻狂魔”一听自行车就傻了,要啥自行车啊?我们的同志,波兰人不生产自行车。

苏联和它的盟国为什么不生产自行车呢?因为轻工业的门类太多,分工太复杂。他们有限的人口只能用来发展重工业、重化工和国防工业等这些保命产业。自己不生产,就只能靠进口,进口拿什么跟别人换呢?不可能拿保命的技术、产品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只能用资源。这也正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落入资源陷阱的根本原因。自己不生产自行车,又不能拿导弹去换自行车,只能拿石油、天然气来换了。

民国时期的经济结构和苏联相比,则陷入了另一种极端的结构性失衡里。在国民党统治的黄金十年中,中国并没有优先发展保命的重工业、重化工和国防工业,而是选择了发展面粉、纺织等日用商品的轻工业。十年的机遇一闪即逝,等日本人打上门来,不要说坦克、飞机和大炮了,连枪都造不出来。

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首先得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来进行重工业、重化工和国防工业的生产。其次,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需要有完备并发达的轻工业体系。等工业生产和分工越来越复杂,那么就需要一个为生产做服务的第三和第四产业,这又得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口来支撑。这也就注定了韩国、日本技术再发达,也不可能造出波音飞机,因为工业人口没那么多。

大国开始崛起

入世,最后的东风。当入世的闸门一开,不光资本蜂拥而至,技术也跟着资本一起进来了。如饥似渴的中国经济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十几年时间,资本积累完成了,产能积累完成了,技术储备和积累基本完成了,农业人口转变成工业人口,产业工人队伍有了,工程师队伍也在生产的锻炼中成长了起来。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源的价值。

更具长远价值的是中国经济活动生态化了。中国经济先是出现了区域产业集群生态,然后这些产业链纵横交织,连成了网状。规模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了成本,它更神奇的地方在于出现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自组织,自适应,自迭代,自创新,自实现。连成一体的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体化现象,它有了生命,开始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而存在,并向前自我驱动。至此,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了后工业化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离我们都不远,很多历史事件我们都是见证者或参与者。现在有部分人在谈论近代中国历史时,经常是悲观甚至卑贱的,发表一些忽略历史背景和政治规则的评论。

我百分百同意言论自由,但我不同意那些观点。

我的观点不一定是真相,但是我做了大量研究和基于历史现实考虑后得出的,欢迎进入我的思考领域一起探讨。

下次我们聊中国经济从活命经济转型成老板经济。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