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每当有人提到某个影视剧豆瓣评分的时候,下面总有很多人说,现在居然还有人相信豆瓣评分,然后进而质疑豆瓣评分的公正。每次看到这种人,总很想问他们一句,不信豆瓣信什么,难道信猫眼、淘票票那些网络售票平台吗,这就等于去信某个商品的自我评价,或者等于跑到某影视剧的粉丝群里,去了解这个影视剧的评价,才是毫无参考价值。不管怎么说,豆瓣评分都是目前唯一具有参考价值影视剧网络评分平台。
最可气的就是,爱奇艺一些播放平台,因为用的是其它平台的评分,每次想看什么的时候,还要不得不去先搜下豆瓣的评分,才能决定然后看不看。
针对对豆瓣评分的几点常见质疑,现在就具体说下豆瓣的评分吧:
1、艺术片的评分整体高于商业片,这个可以理解。你不可能既要票房又要口碑,虽然也有不少影片票房和口碑都还不错,但是大部分时间二者是并不能兼顾的,毕竟大部分中国人的审美能力还处在刚解决温饱问题。很多人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好坏就是能不能让你笑或者在影院轻松度过两个小时,难道悲剧就不是美学的范畴了,在国内拍电影真好拍,只要是喜剧片基本就可以有不错的票房。而且你总要给别人拍艺术片的一条活路,一个支持继续拍下去的理由,毕竟国内电影还不分级,市场也不够细分,也没有专门的艺术院线,拍艺术片就几乎等于亏钱,即使能上映,口碑也不错,但是电影院不排片或者很差的时间段排上几场,即时一二线城市想看的人都不一定能看到,更何况三四线城市,而且还有很多艺术片连上映都不能上映,就死在审查的车辙下。当然国产艺术片几乎都有个通病,就是故弄玄虚,就是不好好地讲一个故事。
2、商业片同样有很多很高分的片子,可能比艺术片更多,只是豆瓣上更会对垃圾商业片打分很低而已,造成感觉好像是对艺术片更青睐,商业片打分很低。商业片的打分会两极分化,这样挺好,要是可以打零分更好,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来糊弄观众。你看现在的国内商业电影,简直是一年比一年垃圾了,越来越没心思讲故事或者打磨剧本了,精力钱财都用在明星身上了,演技也不再重要,只要粉丝多,请几个小鲜肉就能糊弄观众。
3、豆瓣的评分一般低于其他网站,因为豆瓣毕竟以前是最大的文青聚集地,这也是豆瓣上艺术片的评分整体高于商业片的原因,一般本身都是艺术片的拥趸,打分的主要也就是这些人, 对于一般艺术片的理解不会有普通人的障碍,看的电影类型越丰富, 对于影片的要求也就会更多。 而且豆瓣的影评也基本是基于电影本身评论,还有很多长篇评论,对于电影更深的解读和更多的角度,也会反过来影响后面来评论的人,对于影片的要求也更苛责,仅仅只有特效的大片或者爆米花电影评分在豆瓣不会很高。你看,不说欧洲三大电影节,就是奥斯卡的评选,也还要讲艺术呢。
4、打分虽然只能代表所有打分人的喜好,不过豆瓣上评分超过7分的就基本可以值得一看了,8分以上就是非常不错的片子了,也许就可以进入年度排行了,8.5分以上的电影已经可以算经典影片了。
5、豆瓣上的确有一些水军刷分,但是只存在一些电影、电视剧刚上映时,会对评分有影响,但是更多的还是正常的评分,所以总体评分不会偏离太大,即使个别评分因为某些原因,一时评分可能有偏差,最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修正。比如央视版的《笑傲江湖》,刚上映时,因为受港版先入为主的印象,最开始时评分很低只有5.9分,后来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么多年来一路走高,如今已经达到8.3分,回到应有的评分。
那么如何鉴别一部影视剧是否有刷分呢?比如刚上映时评分很高,后来却越来越低,或者评分呈U字型,要么打分很高要么很低,一星和五行很多,中间却很少,就基本就可以断定有水军刷分了,所以豆瓣上的评分,新上映的电影等上映一段时间后再看,评分可能更真实。 当然那些老电影的评分会更客观,不会有人再为他刷分,也经过时间的检验。
6、针对豆瓣还有一个常见的质疑就是,电影还没上映呢,评分就出来了,不是黑是什么。这个就是自己无知了,谁说电影不上映就没有人先看了。先不说制作团队、发行方和影院之类会提前看片很正常,就是一个电影热爱者,不少电影都会有提前试映、或者在各大电影节提前展映之类,有人有很多途径和机会提前看到。
7、最后重复豆瓣创始人阿北的那句,不要老想着评分的事,除了拍好电影,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