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pop是什么意思(张艺兴要复兴的M-pop到底是什么?)
2021-12-02 18:37  浏览:0
10月19日,张艺兴发行了共有22首歌的中英文双版专辑,目的是向世界推广M-Pop(Mandopop,即华语流行音乐),目前销量已经突破77万张,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那么,张艺兴要复兴的M-pop到底是什么?,在解释M-pop之前,不得不提到C-pop。顾名思义,即Chinese-pop,中文流行音乐。维基百科根据汉语方言将C-pop细分为三大体系,分别为华语流行音乐(Mandarin-pop,即M-pop)、粤语流行音乐(C百思特网antonese-pop)以及台语流行音乐(Taiwanese-pop)。,与西方流行音乐发展历程相比,我国流行音乐文化历史相对来说较短。而与曾经深受西方影响的粤语流行音乐和深受日本演歌影响的台语流行音乐相比,华语流行音乐更是在近三十年内才得以拥有较为完整的生命周期和产业机制。,在《关于中国古代大众音乐的音乐社会学思考》一文中,北京广播学院音乐传媒学院曾遂今教授将中国音乐划分为三大体系:大众文化体系、文人音乐文化(学院派)和宫廷文化(官方文化)体系,而这三大派系在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不同阶段里皆有体现。,论及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历史,最早的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问世,曲调是中国民乐式的传统五声音阶,配器却采用美国爵士乐风格的百思特网管弦乐队,成为公认的第一首中文流行歌曲。,黎锦晖,作为当时中文流行音乐行业的中心,上海诞生了“海派”,其中包括龚秋霞、周璇、李香兰等。彼时,这批响当当的上海滩明星是流行音乐的顶梁柱,不过受夜总会、舞厅等高级娱乐场所作为演出场合的限制,华语流行音乐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而对于早期的中国来说,音乐更多专注表达道德、政治重要性等问题,作为协同官方舆论输出和意识形成的传播工具而存在。,
,经历了60-70年代文化界动荡带来的漫长萧条期,新中国的流行音乐直到改革开放之际才算正式起航。80年代末,随着国内摇滚先驱一代的诞生,流行音乐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生命力。此间出现的有崔健、唐朝、黑豹、轮回等。,他们不仅是中国摇滚音乐的灵魂人物,更为当时的流行音乐进程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凭借摇滚乐关注边缘性人群的内核,该阶段内的华语流行音乐也体现出强烈的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进入90年代后,以老狼、高晓松、叶蓓等为代表的校园民谣派开始初露头角。《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让那个年代的经典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舒缓伤感的吉他伴奏、诗情的歌词、走心的歌唱演绎,所有的元素都与同期香港地区充满商业快节奏的流行音乐全然迥异。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华语流行音乐从现实中的感性出发,触碰受众丰富的情感点,逐渐开始行使审美解放的权力。,随后,因90年代末港澳回归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国内涌现出大量与时代主题契合的作品。有趣的是,央视春晚反倒在当时成为了歌手们最好的打歌舞台——王菲早在1996年就成为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歌手,而她在内地真正开始收获大批迷弟迷妹们却是从1998年和那英同台的那首《相约1998》开始。,
,另一方面,时代色彩浓厚的市场赋予了内地歌手们更多宽容性,只要有一首广为人知的、符合当下时代旋律的作品就足够歌手打遍演出长达几年之久。,华语流行音乐的下一个重要拐点是进入千禧年后的彩铃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人们消费意识的觉醒,手机彩铃作为大众精神娱乐的重要方式成为流行音乐的重要消费内容之一。在这个阶段,华语流行音乐越发凸显出其服务社会文化娱乐的社会职能,一般以平民为文化消费主体,注重强调内容的娱乐性、消遣性。,这个时期也是内地网络歌手爆发的时期。庞龙、杨臣刚等堪称网络歌手的鼻祖,《两只蝴蝶》专辑曾获2005年中国金唱片最佳专辑奖,《老鼠爱大米》也在同期斩获多项最佳网络歌曲奖项。,
,其后,受到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内地网络歌手的创作风格逐渐偏向年轻化,内容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多以爱情为表现主题,展现了对新一代流行情歌的青涩且勇敢的探索,代表人物许嵩、汪苏泷、徐良、本兮等也成了9百思特网0后一代中学时期的美好回忆。,自2005年左右到现在,华语流行音乐市场持续展现出由偶像歌手主宰的面貌。《超级女声》拉开了内地选秀时代的大幕,此后十多年内涌现出大批偶像歌手。产业的上游环节不再由音乐作品本身特质主导,偶像个人的特色魅力等成为市场先决因素,进而由他们来带动音乐内容的传播流通。而综艺造星的方式让民谣、说唱等一批小众音乐人搭上偶像快车,借此丰富填充了华语流行音乐市场内容。,此外,前有天娱派的李宇春、张靓颖、华晨宇等,后有海归派的归国四子、宋茜、王嘉尔等,这批偶像对作品的大胆尝试让华语流行音乐的流行性和时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拔高。,
,与此同时,受日韩音乐产业粉丝经济的影响,华语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开始逐步重视建立与当代群体心理之间的契合,演艺活动本身也开始具备更强的社会群体参与性。华语流行音乐体现出更多关于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的基本心理特征,从个体情感世界观照投射到所有受众群体,完成了深一步的进化。,一般来说,流行音乐的内涵和外延通常伴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转变,而华语流行音乐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变化密切相关。,整体而言,从最早偏政治性的社会教化工具开始,伴随着台湾、香港及欧美流行音乐的传入,内地华语流行音乐经历了从以港台流行歌曲为主逐步向以本土化为主的发展过程。而流行音乐的中心,也逐渐从南方沿海地区向北方及内陆深处转移,呈现出更多的地域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华语流行音乐在每个阶段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个性,且与内地音乐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特征是同步的。如今,华语流行音乐正凭“商业化”和“中国化”的双向加持,将市场雪球越滚越大,力图奔赴真正“全球化”的目标。,